-

机加工

2025-02-20

机加工简介

       机加工是指通过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材料,以改变工件的形状、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机床、刀具、夹具等设备和工具,以及相应的材料。

机加工的原理

  • 机加工的原理很简单: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,将多余的材料切除。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车削、铣削、磨削等几种基本的加工方法。

  • 车削:车削是指工件旋转,刀具沿工件轴线移动,以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。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轴类零件。

  • 铣削:铣削是指刀具旋转,工件移动,以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。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平面和复杂形状的零件。

  • 磨削:磨削是指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的加工方法。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精度。


机加工的工艺路线

  1. 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:了解零件的作用、结构特点、技术要求,明确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与其他零件的装配关系。例如,对于轴类零件,需关注其直径尺寸、长度尺寸、圆柱度、同轴度等精度要求;对于箱体类零件,要考虑各孔的位置精度、孔与平面的垂直度等。

  2. 确定毛坯类型:根据零件的材料、形状、尺寸、生产批量及力学性能要求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毛坯类型。常见的毛坯有铸件、锻件、型材、焊接件等。如机床床身一般采用铸件毛坯,轴类零件当受力较大时多采用锻件毛坯。

  3. 拟定工艺路线:这是机加工工艺路线的核心部分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
    • 选择定位基准: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。粗基准用于第一道工序,选择时应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,并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符合要求。例如,对于轴类零件,常以毛坯外圆为粗基准加工中心孔;精基准的选择应遵循基准重合、基准统一、自为基准等原则,如轴类零件常采用两中心孔作为精基准来保证各外圆表面的同轴度。

    • 确定加工方法:根据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,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。如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外圆表面,可采用粗车、半精车的加工方法;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外圆表面,还需增加精车、磨削等加工工序。常见的加工方法有车削、铣削、刨削、磨削、钻孔、铰孔等。

    • 安排加工顺序:一般遵循先粗后精、先主后次、先基面后其他的原则。先进行粗加工,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,为后续精加工留合适的加工余量;然后进行精加工,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先加工主要表面,如零件的工作表面、装配基准面等,再加工次要表面。先加工基准面,为后续加工提供准确的定位基准。例如,加工箱体类零件时,通常先加工底面作为基准面,再加工其他平面和孔系。

    •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序的安排:热处理工序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、消除残余应力等。如正火、退火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、粗加工之前,以改善切削性能;淬火、回火等热处理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、精加工之前,以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;时效处理用于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,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、精加工之前。表面处理工序如电镀、涂漆等,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,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。

    • 检验工序的安排:检验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,一般在粗加工之后、精加工之前,重要工序之后,零件完工之后等阶段安排检验工序。检验方法包括量具测量、仪器检测、探伤等。


  4. 确定加工余量: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、表面质量要求、加工方法及生产批量等因素,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。加工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,余量过大,会增加加工工时和材料消耗;余量过小,可能无法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。

  5. 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:根据加工方法、加工余量、工件材料、刀具材料等因素,合理选择切削用量,包括切削速度、进给量和背吃刀量。切削用量的选择直接影响加工质量、生产效率和刀具寿命。工时定额是指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,它是安排生产计划、核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。


以一个简单的轴类零件为例,其机加工工艺路线可能如下:

  1. 下料:根据零件的尺寸和加工余量,选择合适的棒料,使用锯床或其他下料设备下料。

  2. 锻造(如有需要):对于受力较大的轴类零件,通过锻造改善金属的组织和力学性能,使其内部纤维组织分布合理。

  3. 正火:消除锻造应力,改善切削性能。

  4. 车削

    • 粗车:以棒料外圆为粗基准,车削两端面,钻中心孔,然后以中心孔为精基准,粗车各外圆表面,留一定的加工余量。

    • 半精车:半精车各外圆表面,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,留较小的加工余量。

    • 精车:精车各外圆表面至图纸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。


  5. 铣键槽:以轴的外圆和中心孔为定位基准,在铣床上铣削键槽。

  6. 热处理(如淬火、回火):提高轴的硬度和耐磨性。

  7. 磨削:以中心孔为精基准,磨削外圆表面,达到最终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。

  8. 检验:对零件的尺寸精度、形状精度、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进行全面检验,确保零件符合图纸要求。





分享